全国服务热线:0510-86596552

湄潭新闻中心 PRODUCT DISPLAY

湄潭水处理技术“走出去”空间大挑战多

来源: 发布时间:2018-09-14 508393 次浏览

       目前,我国膜生物反应器污水处理产业已经进入成熟期,我国积累的技术和经验可以为发展中国家提供借鉴。希望从高层推动国家间的南南合作,构建专门负责技术转移的服务 机构,以帮助国内环保企业走出去。”在近日召开的污水处理技术转移国际研讨会上,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环境工程设计所副所长李安峰作出这一表示。

      据了解,现在很多发展中国家存在着严重的污水处理问题,在有些国家污水处理难已经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这些国家存在着巨大的治理需求。同时,随着 我国污水处理行业的市场化和产业化、处理设备的国产化和系列化以及多年来在污水处理产业积累的丰富经验,我国已经具备了向其他发展中国家进行技术输出的条 件。

    发展中国家污水处理需求迫切

    由于经济、技术条件所限,给排水基础设施十分薄弱,管网普及率较低,水处理设备老化,水处理药剂供应渠道单一,水质监测仪器不足

    据了解,全球有80%的污水未经过处理直接排放,发展中国家这一问题尤为严重。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驻华代表处代表张世钢表示,预计未来40年内全球城市人口将加倍,而低收入国家只拥有有效处理污水所需能力的8%,解决水污染问题迫在眉睫。

    同时,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项目国际专家Tuan Yap表示,很多发展中国家越来越感受到工业化给环境保护带来的巨大压力和挑战。“中国所经历过的问题,正是其他国家现在所面临的。”

    但是,现在很多发展中国家的污水处理还停留在产业化的初始阶段,完全不能满足本国污水处理发展的需要。“目前国内污水处理现状处于成长期和成熟期,而非洲国家一般处于幼稚期和成长期阶段。”李安峰说。

    记者了解到,很多发展中国家由于经济、技术条件所限,给排水基础设施十分薄弱,管网普及率较低,水处理设施陈旧,设备老化,水处理药剂供应渠道单一,水质监测仪器不足,技术和管理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柴晓利表示,根据对肯尼亚的调研的58座污水处理设施中,有52座依靠稳定塘进行污水处理,即90%的污水处理设施是稳定 塘。现代化的处理设施非常少,处理工艺也很落后。同时,污水处理设施规模普遍较小,一般都低于1万吨/日的处理规模。污水处理产业发展缓慢。

    “这些地区的污水处理厂进水COD在1000mg/L左右,出水COD含量约290mg/L,出水水质和我国进水水质在一个水平。很多污水只能经过简单处理或者不经过处理就排放。”柴晓利说。

      在东南亚的发展中国家,污水也难以得到有效处理。据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员李杰介绍,以柬埔寨为例,柬埔寨现有的排水设施年久失修,无法形成有 效的覆盖整个市区的排水体系,雨季时经常发生城市内涝;同时,由于没有集中式市政污水处理厂,只能利用天然河道、湿地、自然水体进行降解。“污水处理技术 和设备还处于真空状态。每天有超过100万吨污水和雨水排入自然水体,产生近百吨BOD负荷。没有经过处理的污水排入了湄公河。”

    水质不同,技术需求也不同

    不同国家国情不同,导致工业、生活等污水水质差别大;如利比亚生活污水TDS含量约在2000 mg/L,柬埔寨则大量存在洗衣废水待处理

      由于发展中国家国情各有不同,导致污水水质情况不同,因此对污水处理需求也有所不同。柴晓利介绍说,“我们在对肯尼亚、利比亚等国家的调研中发现,由于这 些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自然条件、水质都存在差异,所以污水处理水平也不同。比如利比亚的很多污水处理厂的污水口靠近海边,以及人们习惯穿白衣等风俗,大量 使用漂白剂,导致TDS(总溶解固体)含量大概在2000 mg/L左右,这一排放量是我国的10倍。”

      水质差异不仅存在于生活污水,也存在于工业废水。李杰表示,不同国家污水处理需求也有其自身特点。比如,柬埔寨金边存在大量成衣制造企业,在制衣以后的浆 洗环节会产生大量纤维屑、染料、浆料、化学制剂,而这些污染物都包含在排放的废水中。“色度深、可生化能力强,随季节、经济形势变化大是这一地区的水质特 点。”

      李杰认为,由于污水处理设施和运行管理的滞后,已经严重影响了当地的经济发展。“有些地区靠近观光沙滩,对污水处理后的水质标准要求严格,像西港工业特 区,如果水质处理不达标,也难以吸引企业入驻。如果国内的污水处理企业能够在柬埔寨处理印染、皮毛等成衣制造上下游行业的污水,这些成衣企业可以减少原料 进出口成本,促进企业发展。”

    企业需要做好哪些准备?

    熟悉国外的法律法规;了解和掌握当地的社会关系和市场信息;明确企业自身优势,根据政策、市场需求确定自身战略方向

      虽然我国污水处理产业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规模和实力。但是,企业在“走出去”前也应做好准备。李安峰认为,首先应该搭建信息沟通平台,让企业掌握国内污水处 理的现状,了解产业新技术、新信息。在此基础上构建多方位的信息和交流渠道,举行国际性交流会议,促进国家间污水处理的交流合作。“环保企业可以依托技术 转移和交流平台发挥自身优势。”

    对此,李杰也表达了相同的看法。“信息共享和沟通平台的建设更加迫切。我国污水处理行业应该了解发展中国家需求。建立良好的合作模式,帮助输出企业获得利润,而不仅仅停留在政府援建项目的形式。”

    在技术转移过程中,我国的环保企业扮演了重要角色,应该做好哪些准备?“这些准备包括:熟悉国外的法律法规;了解和掌握当地的社会关系和市场信息;明确企业自身优势,根据政策、市场需求确定自身战略方向等。”李安峰说。

      针对发展中国家的不同情况,柴晓利认为,我国企业输出的技术也应该具有经济性、针对性和前瞻性。“我国企业需要考虑非洲国家经济发展程度,提供经济适用的 技术。比如,在一些地区没有电力供应,污水处理无法使用传统的活性污泥法。即使有些地区有电,但是由于没有运行经费,也无法采用这一技术。而在另外一些地 区,可能经济条件相对较好,但是水资源极度缺乏,水质也存在差异。比如在利比亚,处理工艺就要适应进水COD高的特点,同时要考虑其缺水的现状,最好能做 到中水回用。”

    而在其他发展中国家,类似情况同样存在。李杰表示,柬埔寨很多污水处理厂没有稳定的电网供电能力,依靠自己的电力设施供电,而且设备运行管理能力有限。“柬埔寨业内人士曾向我们表示,短期内不易引进投资大、运行困难的技术和设备。”

    同时,与会专家提醒企业应该注意技术输出的风险,包括政治动荡、被转移国家经济形势不稳定、缺少金融支持等。而且,企业还应注意技术吸收风险。由于国与国之间技术差异过大,会导致被转移国家无法消纳吸收处理技术。

      此外,专家们也对发展中国家实现污水处理市场化、产业化提出建议。“发展中国家应该围绕4个方面开展工作,包括投资主体多元化、运行管理市场化、完善价格 机制以及完善产业链各个环节。在污水处理设备产业化方面,要提高技术装备的本地化和系列化。重点发展有比较优势、市场需求量大的技术装备。在工程实施模式 方面,可以采用PFI(民间主动融资)、BOT(建设—运营—转让)、TOT(移交—经营—移交)等模式。在发展路径和模式方面,应该考虑政策条件、环境 评估、市场竞争、企业运营机制、资金保障等多种因素。